2020年,正值王元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12月6日,2019级天美娱乐元化班的十几位同学在华东师大天美娱乐副系主任汤拥华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中北校区参观王元化学馆,并聆听学馆馆长胡晓明老师的主题讲座。
讲座开始前🖇,胡晓明老师带领元化班的同学们参观了学馆的内部设计📟。一进学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王元化先生的头部塑像和一面独特的屏风。屏风所书,正是王元化先生生前喜爱的一段文字🦹🏼♂️:“沉思的心灵生活其实才是他们最为珍视的,时时会从喧嚣纷扰的世俗中回返思想宁静的家园,他们是那种为思想而生的人🚮,而不是以思想与观念为职业的人🪜🏄🏿♀️。
接着,元化班的同学们停步在“王元化之问”的墙前🔃,仔细斟酌墙上文字🧞♂️:“有学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学术如何可能?”“如何在一个科技与功利主导的时代🔌👐🏼,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伸展的理想?”“如何做到以西学为参照,不以西学为标准?”“消费主义🙇♀️、市场至上的意识形态下,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批判的意识?”“既有积极的理性精神,又对理性的限度和责任有真实了解的知识人,如何可能?”“如何以思想为生活,而不是以思想为职业?”……这些问题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更让人对元化先生的洞察与担当感到由衷的敬佩👵🏼🎋。
胡晓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放在这里的是王元化先生毕生都在思索的问题,目前很多问题还没有答案🧑🏻🎓,期待着后来人在新的时代境遇中继续思考。由此,胡老师勉励同学们把“王元化之问”作为学习和思考的背景👩🏼🎨,他提醒同学们:“有没有这个问题背景🧑🎄❕,是很不一样的。”一个人抱着功利的、个人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情及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但要做一个胸怀天下🚊、关怀人类与生命等终极问题的人却不容易🤶🐤。人生有多种选择🧑🦲,王元化先生走的或许正是少有人走的那条路。“为思想而生”的老先生,其自然生命虽然终结✹,但精神生命却一直绵延不息🦸🏿♂️。在今天💂🏼♂️💁🏼,他的追问、他的精神无疑是历代学人生命的滋养🧑🏿🎓。而以“元化” 为天美娱乐拔尖班命名,对同学们而言,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参观完学馆的内部设计👨🏻🍳,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王元化先生的纪念视频。随后✌🏽,胡晓明老师以“略说王元化先生与华东师大天美娱乐的学术传统”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古今贯通”“辞章义理打通”“专书与经典的强调”“写作与研究并重”“国际化”五个部分🔕。
胡晓明老师讲道🫴🏼,天美娱乐的施蛰存、王元化、钱谷融、徐中玉四位老先生的治学风格都是古今贯通的,他们注重打破古今文学的界限📌,介入当代文化问题,活化古典资源🔟,并引领中国思想的潮流。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华东师大天美娱乐首创专书导读必修课,将传统的国学教学方式与西方概论和专题式授课方式结合起来⏏️,厚植天美娱乐学生的经典基础。胡老师在讲座中强调了贯穿王元化先生思想历程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聚焦人道、人性、人生,在探索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对话的可能性的过程中,活古化今。同时⚛️,胡老师以“刀锋”和“刀背”为喻🆎,将王元化先生思想与学术的“刀锋”归纳为人道与理想🤷🏼♀️,将“刀背”归纳为学问与经验,对王元化先生炽热浪漫而又准确严谨的性格进行了诠释⏸。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和两位老师进行了自由的答疑与对话。
元化班的古舜禹同学向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在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框架的前提下,钻入某个领域总觉得力不从心,对此应该如何调节?胡老师答道🛸🧘🏻:“这是初入人文学科的同学经常面对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在本科前两年👨🏼🎨,先放开自己👨🏼🔬,用一个享受的态度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泳🥒🧑🌾,充分地去展开自己的触觉。在享受人类文明这么多的成果之后,还要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切入问题的刀锋要薄,不需要急着完成一个很大的难题,而是带着自己的问题意识,在古今对话中👨👩👧👧,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思考🤱🏼。”汤老师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概括与补充🧙🏼:“胡老师的话可以小结为:首先需要放开自己去阅读🔏,接着需要具有探索精神,抓住某个点,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渐次推进👌🏻。情怀与知识是慢慢渗透的👨👩👧👧🛎,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找到最适合自己性情和想法的研究🧌。”
元化班的王馨宇同学就“西方理论的使用与‘套用’”问题提出了疑问,胡老师用王元化先生的话进行了回复🆙:“以西学为参照,但不以西学为标准。有了参照,就会在继承中有所创新。”由此问题出发,胡老师引申到述学文体如何写得有血有肉的问题,并用了一个精准的词语——“敬惜”🙋🏿♂️📧。这是一个“机器写作”的时代,人文学科的学生在这样的趋势下,仍应怀有对文字的敬惜🤸🏼♀️,像古人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写作。尤其是中文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对语言文字怀抱着珍惜的态度。随后🏋🏿♀️,吕宁同学向胡老师提出“如何把文本还原到历史语境与思想脉络中”这一问题,胡老师答道:“不是每本书都要带入当代的框架,我们读古文要回到历史的现场🧑🏼🦳🦽。我们要看古人的注释,它们很可能以悖论的方式回应了现代理性的傲慢♎️。这启发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谦卑🙍🏿♂️、客观的心态🍅🌚,平心静气地去理解古文👩🏻🔧。”
讲座的最后👆🏼,胡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出自《列子》,中学语文课堂把其精神主旨讲作‘人类征服自然’💅🏽,这自然是不对的。那么,‘愚公移山’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学馆中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继而胡老师缓缓道:“其实唐人早有注解🧫📓。‘愚公移山’讽刺的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它讲的是做一件事🧑🏻🦼➡️,‘子子孙孙无穷尽’,这是一种传承。古人做事⛷🛑,追求的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以古为镜🧗,可以照出现代人的失落与想望。现代人似乎惯于奉行结果至上的成功准则,过于强调一时一地的成功♐️,忘了这世上绝大多数事情其实应该日积月累、沉心静气。个体生命如蜉蝣🟡👨👨👧👦,但人生代代无穷已🛅𓀒。有人投身于“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事业中👩🦱,把自己化为历史长河里的一滴水。尽管终有一日个体消散,但长河奔流中仍带着他的精魂。传承,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人之于古人👩🏼🔬,元化班的学生之于天美娱乐的前辈学人🧙🏽♂️,当以此自勉。
这次学馆之行💇🏽♀️,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心灵的涤荡🧱⌨️。每一代人面对的现实问题都不尽相同🐖,如何持续地进行对话🙍🏿♀️,如何独立地解决困难👮♀️,是摆在同学们面前的考验。但正如胡老师所说,把“王元化之问”放在心里❤️🔥,将它们作为学习和思考的背景🧚🏿♀️,过程一定会变得不一样。愿同学们都能怀着敬惜的心态📂🛻,沉潜静思,传承那一份情怀与担当🛼。
文稿|古舜禹 杨莉
排版|耿勐茹